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23-04-05 作者:浏览次数:

1.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

2.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哪些方面?

1)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评估内涵的变化。由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变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3)评估类型的变化。采取柔性分类的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指标体系供高校自主选择。

4)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线下(入校)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为学校诊断把脉。

5)评估功能的变化。强化评估结果的使用和督导复查,为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3.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1)是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

2)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

3)是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

4)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4.新一轮审核评估指导思想是什么?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坚持落实教育“四个服务”和新时代本科教育要求。

3)坚持克服“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5)坚持构建大学质量文化,引导高校建立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新一轮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2)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3)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4)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发展意见,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5)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6.审核评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7.新一轮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8.新一轮审核评估“五自文化”是什么?

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

9.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

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倾心培养时代新人。

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五个度: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10.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分为“两类四种”方案,第一类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审核重点38个;第二类设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审核重点78个。具体特点如下:

1)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第一类审核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校。第二类审核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三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2)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 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4)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11.第二类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答: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重点考察高校办学定位和本科地位、培养过程、资源条件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和教学成效。强化学校办学方向,引导学校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 的中心地位;注重本科教育的时代要求,引导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引导学校建立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形成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环境。

12.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程序包括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等六个环节。

13.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评估流程、实现一校一案、强化多元评价、落实减负增效。

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线上评估考察优势,“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做准做实”入校评估,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相结合,让评估流程“优起来”。

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一校一案。“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中,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弹性设置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兜底线、促特色,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和专家专业裁量权,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实现一校一案,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

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增效。深挖常态监测数据,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免于评估考察已通过教育部认证(评估)并在有效期内的专业(课程);多措并举避免重复工作,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四是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构建了“1+3+3”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常态资源、学校、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进行评价,让评价体系“立起来”。

14.新一轮审核评估专家常用的考察方法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线上和入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与评估考察。专家的考察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包括以下四种。

深度访谈。访谈一般为一对一进行,可以线上进行,也可以入校进行。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负责人等。

听课看课。目的是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听课看课的方式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暗访或入校,可以完整听全一节课,也可以只听部分内容。

考察走访。校内外考察走访的对象主要是学校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校内外教学基地、用人单位等,重点看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如何落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如何做的,做的效果如何;看科研院所和企业如何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社会资源如何利用;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否满意,学校人才培养目 标与社会需求是否相适应。

材料审阅。审阅的材料主要包括教学档案、支撑材料、教学管理文件、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论文(设计)、试卷等。专家进行评估必须进行材料审阅,材料审阅一般以线上为主,学校的有关电子文本资料均按要求上传到评估系统上;课程试卷及其教学大纲和试卷分析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合作协议等文档,专家可通过专家组秘书向学校调阅,学校采取扫描或拍照后上传等方式为专家提供。

15.专家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的时间和工作内容是什么?

线上评估:一般2-4周完成。线上评估专家15-21人(省外专家不少于2/3)。专家通过线上阅读自评报告及其相关材料,听课,调阅课程教学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报告等,与学生、教师、校领导、管理人员、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对参评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全貌”进行全方位审核,查找存在的问题,形成个人线上评估意见与问题清单,并确定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问题。

入校评估:2-4天完成。专家5-9人(省外专家不少于2/3)。根据专家需要开展现场考察、实地调研、文档查阅等,核查线上评估提出的问题,形成专家组报告。

16.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是什么?

“1”《自评报告》。《自评报告》是学校在评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审核评估指标,阐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形成的反映评建结果的写实性报告。

“3”《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份教学系列报告。

《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教育部评估中心以国家数据平台每年采集的本科教育教学数据为基础编制形成的报告,增加呈现学校连续三年的状态数据,同时提供三类八种常模,供参评高校自主选择、个性定制常模作对比分析,旨在帮助学校精准对标,科学决策,帮助评估专家从数据变化中查找学校工作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是面向参评高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梳理形成的数据报告,聚焦影响本科教育教学和质量保障的过程性关键要素,从一线师生的视角检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形成与《自评报告》的印证比照,为专家评估提供佐证参考,为高校持续改进指引方向。

“3”《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份就业系列报告。

《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量化反映学校本科生就业整体情况,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常态监测。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分别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角度量化反映学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外部评价结果。

17.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材料有哪些?

1)基本材料

基本材料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报告、申请报告等,在线上评估前上传至评估系统。

2)教学档案

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本材料,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证据”,包括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践记录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教学档案按学校日常管理规定存放,无需做特定的整理,应保证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审核评估期间按要求上传。

3)《自评报告》及支撑材料

《自评报告》等评估材料中的所有结论,应有充足的数据和实施支撑,不能只有结论,没有事实陈述和证明支撑。支撑材料指用于支撑或证明《自评报告》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或其它佐证材料等。支撑材料以学校教学档案为基础,与教学档案有交叉的部分无需单独整理,按要求上传至评估系统,或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专家查找、审阅。

4)引导性材料

主要包括学校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材料,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名单,如校历、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等。

18.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强化持续改进?

新一轮审核评估明确了5年一轮的周期性评估制度,强化持续改进,让审核评估“长牙齿”。一方面把上轮审核评估整改情况作为申请受理的门槛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增设审核评估问题清单,特别针对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学薄弱环节及主要问题,采取“台账销号”方式一抓到底,限期整改。建立“回头看”随机督导复查机制,对整改期内突破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底线的高校,采取约谈高校负责人等问责措施,增强评估整改的硬度和刚性约束。

实行限期整改和持续改进机制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把新一轮审核评估与学校“十四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的落实结合起来,把当前举措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学校整改情况和关键办学指标进行督导复查,持续追踪整改进展,有助于压实学校评估整改主体责任,形成内外联动的“评价一反馈一改进”质量闭环,不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云顶集团7610官方网站 - yd222云顶线路检测中心  地址:商丘市平原中路55号 电话:0370-3057807  

>